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395號提案的答復
李文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挖掘傳統武術魅力,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提案收悉,現就您提出的建議答復如下:
一、河北武術發展及現狀
河北省有著厚重的武術文化和歷史傳承,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流傳的武術拳種占全國總拳種數的49.6%,有64種之多,舉世聞名的八極拳、八卦掌、形意拳、梅花拳、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都發源于河北,并孕育了歷史上諸多精武英雄及經典史事。
截止到2021年,河北省在對文化遺產資源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完備的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和數據庫,搶救一批珍貴、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先后有5批武術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河北省志•武術志》
已全部完成,共計8編、200多萬字和相關圖片2千余張,記敘的時間跨度從武術起源的商周時期開始,詳實記敘從民國時期開始至今也有近百年的歷史,此項工作也得到了河北省地方志領導、評議專家的廣泛好評。
經過不懈的努力,河北省成為武術大省、武術強省,擁有廣泛、龐大的群眾基礎,武術運動為全民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北省在深厚的群眾武術基礎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武術裁判員、段位考評員、教練員,結合武術項目特點和現代科學運動理念,利用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學科,融合傳統功法,使傳統套路的練習與之相融合,與時俱進,更好的發揮武術項目作用、煥發傳統拳種活力,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武術文化。
二、河北各級學校開展武術進校園效果顯著
教育是實現武術普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河北省境內,武術普及同樣依托教育手段來實現,主要依托高校武術專業教育、武術傳統學校、各級武術館校、武術練功站點、輔導站等。河北省高等院校中,河北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滄州師范學院、邯鄲學院均設有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實施武術專業單獨招生,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民族傳統體育,尤其是武術人才的任務。石家莊學院、保定學院、邢臺學院、唐山學院、廊坊學院等體育專業,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武術進校園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河北省體育局武術運動中心和河北省武術協會一直以來充分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體教融合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中小學“一校一拳、打練并進、術道融合、德藝兼修”的中華武術傳承發展理念。各地市中小學、武術館校,特別是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邢臺市第二十三中學、邯鄲峰峰第一中學、保定第七中學、滄州市第二中學、滄州市第五中學、石家莊市光明路小學、邯鄲市第十中學等武術傳統學校的諸多武術校園推廣活動為武術進校園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和排頭兵作用。以石家莊市光明路小學為例,光明路小學的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武術進校園工作,將打造成為中華武術文化特色學校作為學校特色教育目標!爸腥A武術”進校園的三進(進課堂、進大課間、進社團)落實的有聲有色。開發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和大課間武術功法演練。并在本區域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光明路小學踐行“以武塑德、博愛做人、以武啟智、博學成才”的辦學理念,將武術作為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武術塑形、以武鑄魂、以武明志。積極營造“崇文、修德、尚武、強身”的育人氛圍,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像光明路小學一樣的學校在傳承、弘揚武術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中爍爍生輝。
三、我省舉辦賽事情況
面對河北省厚重的武術文化底蘊,我中心始終遵循“為人民辦武術”“辦人民滿意的武術”原則,保持重要品牌賽事的嚴肅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發展,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宣傳武術文化,弘揚武術精神,激發習武熱情。
我中心積極與邯鄲市、滄州市精心籌劃《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等武術大型活動,兩項活動同為武術類國家級節慶、國際級賽事,一直以來是河北省一張靚麗的名牌,賽事已連續舉辦數屆,具有獨特的魅力特色和文化亮點。兩項活動吸引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武術愛好者參與,相互切磋技藝,增進文化交流,感悟武術魅力,享受武術帶來的健康和快樂。成為全國傳統武術建設的典范,也為地域經濟提供了動能,是傳統武術在當代傳承發展的直觀成果,繁榮了武術市場,豐富了人民生活,為推廣普及武術項目、發展壯大武術產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了積極貢獻,傳遞正能量,弘揚傳統文化。
近年來我中心積極承接國家級賽事活動,為中國武術做出自己的貢獻。先后承接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全國男子散打錦標賽等國家級賽事活動,多次承接世錦賽、亞運會、世青賽、亞青賽、中埃散打對抗賽等國家隊集訓工作20余次,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的高度認可,贏得了全國同行的一致贊譽,樹立了不畏艱辛、敢打敢拼、勇于擔當、作風硬朗的隊伍形象,練就了一支有很強組織競賽工作、賽會策劃、實施、市場運作和專業的辦賽隊伍,可以說河北是全國武術事業發展的標桿、排頭兵。
面對省級競賽活動,我中心積極響應國家武術競賽改革舉措,保留常規賽事,積極開發舉辦改革賽事,從群眾賽事、扶貧賽事、精英賽事、民族賽事、合作賽事等,先后舉辦了省運會武術比賽、省錦標賽、省青少賽、省太極拳錦標賽、少數民族運動會武術比賽、省傳統武術比賽、省段位賽等等,將賽事分層分級,極大的開放了競賽限制,將群眾武術、館校武術、俱樂部武術等等都納入武術競賽活動中來,為群眾武術提供了技術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全省各級、各年齡段的百姓都能參與到武術活動中來,通過武術運動增強習練者體質和健康,分享武術的快樂。
尤其是武術太極拳段位制考評活動,自1998年由國家頒布實施中國武術段位制以來,河北省武術段位制工作經過了24年的發展歷程,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根據中國武術協會制定的各項統一標準、制度的基礎上,組織建立、集中培訓、規范管理,我中心年年連續舉辦“高精尖”武術段位活動,持續推動河北省武術段位制工作健康飛速開展。以保障全國及河北省武術段位制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按照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要求展開工作,先后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中國武術協會舉辦的段位制培訓班20余次,每年逐級組織舉辦省級、市級段位考評活動,參加考評及晉升段位的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
四、我省教練員培養體系和近些年走出去、請進來的表現
河北省體育局武術運動中心和河北省武術協會制定了詳細的武術段位指導員、考評員,武術教練員、裁判員培訓體系。為做好武術推廣工作打下人才基礎,使越來越多的學校教練、老師逐步掌握武術知識,成為傳承和弘揚武術文化的中堅力量。并在各級培訓中強調增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尚武精神與武德情操,力求把武術進校園工作融入到體育強國的建設行列之中,融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以最大的努力推進武術在學生品性和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包括臺灣在內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河北籍武術教練的身影,全國各地來河北習武者更是絡繹不絕,加強國際交往。河北籍武師赴外講學和外國學員來滄學武者,涉及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瑞士、比利時、新加坡、巴西、意大利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八極拳第七代傳人吳連枝海外弟子多達數千人。滄州與韓國古武道協會、新加坡全國武術總會等國際武術組織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配合中國·俄羅斯年和俄羅斯·中國年活動,2006年在滄州市舉辦了中俄太極拳友好交流賽,2007年選派南皮紅升武校赴俄羅斯參加“中國文化周”武術表演,均收到良好效果。河北文化寶島行暨冀臺云端傳統武術交流會持續舉行,是采用云端線上方式舉辦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新舉措,搭建文化融合交流平臺,促進兩岸武術文化攜手發展。人才梯隊建設是武術傳承的關鍵,在武術人才隊伍建設中,應擴大武術非遺人才隊伍的數量,不僅要建設以繼承人為主的人才隊伍,還應包括政府工作人員、非遺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其他人才在內的非遺專職人才,通過多種渠道擴充非遺人才庫,對提高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公共治理的效率,增強區域文化的綜合競爭力。
河北滄州也是武術之鄉,地域文化的傳承,也奠定了河北省武術活動廣泛開展的基礎,省內武術組織、武術館校、武術俱樂部蔥蔥郁郁,遍地開花,武術運動參與人口數位列全國前列。各項武術活動、競賽等成績也名列全國前茅。
河北省體育局
2022年5月13日